青年時期的毛主席,曾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且還當了官,若論毛主席當時在國民黨的職務,甚至還要高于他的老對手,蔣介石。國民黨“一大”時期,毛主席任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而蔣介石連“一大”代表都沒當上。
(國民黨中央委員合影:左上毛主席,右下汪精衛,蔣介石?沒入圍)
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為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中共“三大”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毛主席身先士卒加入國民黨,并在湖南組織建立國民黨支部,成為當時國民黨組織最發達的省份之一。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毛主席以湖南國民黨代表的身份出席會議。毛主席在湖南的工作以及在國民黨“一大”上的表現,受到孫中山和國民黨人的賞識,隨后被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被派到上海工作,與胡漢民、汪精衛為同事。
1924年9月,在汪精衛推薦下,毛主席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毛主席經常出席國民黨的一些決策性會議,并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等領導機構起草了許多指導性文件(現在臺灣的國民黨黨史館仍然保留著毛主席當年親筆起草的文件)。
(1942年,“西安事變”后重慶談判時的毛與蔣)
再說蔣介石,
蔣介石年長毛主席6歲,一直在孫中山身邊工作,是老資格的國民黨員。國民黨“一大”召開之時,正在蘇聯考察的蔣介石,得知自己連代表都不是,憤憤不平的給孫中山寫信,“先生果真沒有信任于我?”于是后來蔣介石先后當上了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黨東征軍總司令,并在兩方面均取得成功。
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在廣州召開,毛主席和蔣介石同時出席了這次會議,會上,毛主席作宣傳報告,蔣介石作軍事報告。大會選舉產生了36名中央委員,蔣介石位于汪精衛之后,名列第二,選舉產生24名候補委員,毛主席也名列第二,并被批準繼續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
從“一大”到“二大”,不到3年時間,蔣介石“直線躥升”到國民黨的最頂層,但他并不滿足。1926年5月,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規定: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的部長,其最直接的后果是,毛主席辭去代理宣傳部部長之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并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對共產黨領導人和左翼人士197人發出通緝令,毛主席列11位。自此,毛主席與國民黨在事實與名義上已沒有任何關系了,毛主席離開了國民黨,但饒有意味的是,國民黨至今還欠著毛主席半年的工資,共計720塊大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