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微信游戲和微信運動之后,微信讀書APP也于近日正式上線了。和前兩者相同,微信讀書的賣點依然是社交關系鏈。用戶可以發表并且看到微信好友的讀書動態,還可以進行回復和點贊。同時,微信讀書也引入了在微信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排名和點贊功能,希望通過排名刺激用戶的使用時間和使用頻率。
作為占據社交領域半壁江山的佼佼者,微信自然想要將自身6億用戶的資源優勢發揮到淋漓至盡。從生活到支付到運動,微信一直在嘗試將各種各樣的功能整合進好友關系鏈中,所以此次推出的社交化閱讀并不令人吃驚。在內容方面,其合作方閱文集團更是集成了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的內容資源,擁有300余萬冊圖書和近億的訪問用戶。在渠道內容和用戶基礎上占盡優勢的微信讀書,儼然是閱讀APP界的“富二代”。然而再強大的資源優勢也抵不過先天性不足給這個“富二代”日后的成長發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微信讀書想讓你的讀書不再孤獨,然而這似乎很難
首先,閱讀和運動、游戲等有所不同,社交元素的加入可能不僅不是“錦上添花”,反而有點“畫蛇添足”。對于用戶來說,走路的同時順便刷刷排名滿足下小小的虛榮心或許還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可是讀書就是另一種體驗了。筆者的40位好友中,18位閱讀時長在1分鐘以下,10位閱讀時長超過了10分鐘,閱讀時長超過半個小時的更是只有聊勝于無的4個好友。對于本身就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微信讀書雖然可以憑借其獨一無二的社交優勢和“增強閱讀互動性”的噱頭短期內吸引大量用戶參與,可是和人類與生俱來的惰性的博弈中,虛榮心似乎還不足以留住用戶。而對于那些真正的閱讀愛好者來說,微信讀書打出的“讓閱讀不再孤獨”的響亮口號更是缺乏論據充滿“bullshit”的即視感。微信顯然忽略了“好友圈”和“讀書圈”最本質的區別——是否具有相似的愛好和品位。喜歡約翰·杜威的人自然不屑于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小清新們交流閱讀體驗;渡邊淳一的暖橙色系也很可能會嚇壞朋友圈里比較天真單純的那批小伙伴。如果真的難以扼住內心強烈的分享和交流欲望,豆瓣的讀書小組或者各大論壇的“粉絲群”或許比微信讀書來的更加靠譜。
其實在“互動式閱讀”方面,騰訊此前也有過探索。在今年6月份,騰信推出了新聞閱讀APP“快豹”,并稱其為“顛覆性的內容互動模式”。然而上線后不到兩個月就緊急剎車,將內容規劃退回傳統欄目的分類,同時摒棄了部分非主流的玩法。這次探索在某種程度上也給所謂的“互動式閱讀”打了一記耳光。
與此同時,作為一款閱讀APP,微信讀書與現有的掌閱iReader、QQ閱讀相比在閱讀體驗上稍顯遜色。而且考慮到微信讀書沒有可能引入除騰訊文學之外的其他內容以及騰訊文學一貫的封閉性,微信讀書的未來更加令人擔憂。若想在這個行業后來居上強勢攪局,除了雄厚的財力和資源支撐外,微信讀書還需要在用戶最為關心的閱讀體驗上細心打磨。很多人寧愿摒棄更加便捷方便的手機平臺而選擇kindle這類閱讀硬件,由此可見,可見于讀者們來說,閱讀體驗的重要性遠遠大過在朋友圈的閱讀時間排名。
社交讀書這件事,為什么一直做不起來
現在各種主打“社交閱讀”的閱讀器層出不窮,可是真正做起來的“社交”也僅限于分享書評、書摘,很好能夠建立起真正的社交關系鏈。
目前國內信息最全、用戶量最大的讀書網站非豆瓣讀書莫屬。早在2012年其每個月的來訪用戶就超過了800萬,訪問次數更是過億。這個活躍的讀書網站上充斥著志趣相投者們對于同一本書的想法和評點,讓人乍一看,甚有“吾道不孤”的欣慰感。然而你看到的這些書評可能來自于1年前甚至更早,發表書評的那個人,可能也早已忘了自己曾讀過這本書。每本書下面的討論區也大多寂寥清冷,你可以發言尋找“同道中人”,可難得得到回應。交流的異地性和非即時性是造成這種互動缺乏的主要原因。
而網絡討論區的熱情討論,表面上是社交閱讀模式的巨大成功,可是這種社交熱情恐怕僅限于連續、結局尚未可知的網絡文學。對于傳統文學來說,其故事走向或者情節設定已然是既定的,不會因為大眾的熱情討論和讀者喜惡而受到影響。因而傳統文學的交流仍然大多以書評書摘的形式存在。
其他的主打社交閱讀的軟件如多看閱讀、拇指閱讀等也大多淪為書評書摘交流社區,或者小眾而封閉的“讀書會”,想象中的以書會友,字里行間激昂交鋒的場景并未真正實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在這個浮躁、講求高效的娛樂化時代,能安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如微信讀書這種主打好友社交的閱讀APP,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吸引人們嘗鮮,然而簡單的排名機制可能還不足以長時間的留住用戶。即使有人想要安心讀書,也很有可能會被好友的招呼或者評論吸引去了注意力。另一個方面則是由興趣社交的局限性導致的。和音樂社交、電影社交形成的所謂樂友圈、影迷圈相同,讀書社交也必然只能吸引重度愛好者。而個人品味愛好的差異,則讓這個本來就不大的圈子變的更為狹窄。
微信讀書相比于之前的豆瓣閱讀、拇指閱讀等,其優勢在于以現有的好友鏈作為基礎,在增加聊資的同時發掘出好友中和你興趣相投的人。然而這個優勢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是微信讀書的劣勢。畢竟本來經過“興趣”過濾出來的社交圈子就頗為狹窄,如果再將這個圈子進一步縮小到你的好友圈,你很難不會發出“這個世界不懂我”的感慨。對于微信讀書這類社交閱讀APP來說,除非能夠提供更為豐富的內容和更加細致的分類來引導大眾,否則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交。
|